笔趣阁 > 带刺儿黄瓜文集 > 当一把王婆又如何

当一把王婆又如何

作者:带刺儿黄瓜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中国有句俗话叫“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区区八个字,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了一个不分场合、不顾事实、夸大其辞、信口雌黄的“自我表扬”之形象。在传统文化中“王婆卖瓜”自然多多少少含有贬义的成分。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假如卖瓜的王婆不向顾客介绍瓜的优点、好处,而是低调如“姜太公钓鱼”或不断地挑剔瓜的缺点、毛病,这瓜还卖得动吗?

    自夸也好,自谦也好,终归是一种宣传手段,要想把买卖做得长远,关键是瓜的质量如何。那么,张贴着“铁路”品牌的瓜质量又如何呢?且看一篇报道——4月10日,北京南站迎来了一批特殊客人——来自国家大剧院的40名领导干部。他们参加单位组织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前往天津滨海新区参观考察,感受铁路建设成果成为当天精彩的“第一课”(据人民铁道2009年4月14日)。这些颇有些来头、见过大世面的旅客,无论是在北京南站,还是在京津城际时速350公里“和谐号”的动车组列车上,也无论是对硬件的配属还是软件的人性化服务,都给予了啧啧不断的肯定。同属服务行业,应该说,国家大剧院所接待服务的对象无论从知识结构上,还是人员素质上,都是高层次的。能从他们那里收获赞许,说明咱们的瓜种得还不错。

    曾几何时,铁路作为不愁嫁的“皇帝女儿”在自我的宣传与包装上“先天不足”久而久之,铁路成了被外界了解甚少的“孤独城堡”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包括铁路在内的各种运输方式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彼此之间的竞争也在日趋激烈化“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经营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广大旅客对各种信息量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如果无法满足大众的知情权,各种各样的误解、误会就会接踵而至。北京站37号窗口售票员内部大量出票引发的舆论狂潮就是典型的一例,因为公众对春运期间运能紧张的情况、对铁路售票程序缺乏必要的了解,把“一票难求”的怨气都撒向了铁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板砖乱飞,口水横流,让铁路显得非常被动。再比如,对于敏感的铁路票价,特别是网民讨论颇多的动车组票价过高问题,大多源于公众对于票价的定价机制,定价依据,定价程序以及动车组运营成本等方面的信息缺失,才导致了对铁路的种种非难。

    阴霾散于阳光,谣言止于公开。因为缺乏了解,所以便少了理解,多了误解。事实上,作为一名铁路员工,亲身经历了近年来铁路跨越式的改革与发展。不管从内心感受,还是理性观瞻,也不管是横向的还是纵向的对比,应该说,今日的中国铁路,依靠自身的努力已发生了凤凰涅槃般的变化,无论是从高科技应用还是人性化服务,抑或经营管理,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别的不谈,就拿与老百姓关系最密切的铁路大提速来说吧!从1997年4月1日铁路第一次大面积提速,拉开了提速的序幕开始,在此后短短的10年时间里,全国铁路共进行了六次大提速。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夕,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更是将铁路提速推向了高潮——时速350公里动车组的开行,不仅将京津两大直辖市锁定在半小时经济圈,同时也标志着中国铁路从此跨入了世界一流的高速铁路时代。

    一次次的提速,一次次的攀登,每次都有历史性的突破,每次都有新的亮点。普通老百姓看到的只是速度的提高,旅行时间的缩短,但对于铁路而言,每一次的提速,都是高新技术的引进,管理模式的创新,员工素质的提高。就拿世界瞩目的京津城际铁路来说,我们在引进先进技术等硬件的同时,也同步引起了国外先进的管理运营经验以及服务理念。列车乘务员不仅要求身高、体重、年龄,对其学历、业务知识、礼仪、应变能力、英语等都有严格的要求。驾驶动车组的火车司机,更是经过机务段、路局、铁道部层层筛选,优中选优,然后经过高校封闭培训、考核,持证上岗的。有了这样的硬件、软件保障,才有了京津城际动车组的闪亮登场。大投入、高科技再加之人性化服务,市场化运作,了解了这些背后故事,相信公众就会对铁路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只知低头干活,不知抬头看路”是绝大多数铁路职工的真实写照。忍辱负重、默默坚守、无私奉献、勇于担当,这些精神是我们铁路宝贵的精神财富。但“王婆”意识的缺乏,与构建现代企业的要求是极不适应的,尤其是处于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味地韬光养晦,与世无争,默默无闻,只能是随波逐流、被动挨打。而勇敢地主动出击,在把“瓜”种好的同时,抓住机会,适当地宣传、包装、推销一下自己,绝对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光练不说是傻把式,光说不练是假把式”我们不当“光练不说的傻把式”而要做一个既懂得吆喝艺术,又名副其实的“王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