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带刺儿黄瓜文集 > 停车费减免并非民众之福

停车费减免并非民众之福

作者:带刺儿黄瓜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据燕赵都市报(2009年12月30日)报道,自2010年1月1日起,石家庄市将对短时停车费及跨时段停车费进行减免。

    咋看,这是一项惠民之举,尤其是在水、电、气等正酝酿涨价之机,猛然传出一项降价的消息,着实让人感到意外的惊喜。

    且慢!因为从长远来看,停车费用上涨才是顺应城市发展之举,减免停车费并非民众之福!

    看到此,有车一族肯定要按捺不住了:“怎么?降价反倒不是民众之福,难道涨价才是?”

    的确如此!虽然听起来有点残酷,但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我们步入汽车社会后城市交通的有效运转。

    据公安部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8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了1。8亿辆,而且继续呈快速增长之势。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汽车市场的总销量在2009年完成了1300万辆,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高增长奇迹。1300万辆是个什么概念?按每辆车长4米计算,1300万辆车首尾相接就是52000公里,相当于41条京沪高速公路的长度。

    在我们尚未做好准备的情况下,汽车社会以令人惊讶的速度扑面而来。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一个无人能阻挡的时代大潮。在仓促应对中,随之而来的问题已初露端倪——交通拥堵愈演愈烈,停车矛盾此起彼伏,马路杀手频伤无辜,尾气污染殃及环境

    面对汽车的“进门入户”我们原来的意识、观念以及相应的管理“捉襟见肘”如何处理车、路、人的关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严峻课题。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不妨从早已进入汽车社会的国家那里寻找一些治本良策。法国巴黎大区拥有1100万人口,500万辆汽车,但几乎很少遭遇堵车。原因在于当地政府推行“鼓励买车,限制用车”政策,快速、便捷的地铁、公交网络,能将市民方便地输送到市区的任何角落。更绝的是,在国内许多城市忙于拓宽市区主次干道路面,以提高车辆的通行能力时,巴黎却反其道而行之,取消路边停车侧道,兴建大型地下停车场,把腾出的路面拓为景色宜人的人行道。这样改造后,某种意义上逼得车主无路可走,只能选择公交出行,或安步当车;在伦敦和新加坡,实行的是“市中心收费制度”即私车进入市中心后要另外付费,以此控制市中心的交通流量;在荷兰,中心城市的机动车停车位不仅稀少,而且收费奇高;在欧洲,不少城市都规定:从“四环”到“三环”要收费,从“三环”到“二环”还要收费,甚至从辅路到主路也得掏钱!

    看来,先行进入汽车社会的许多国家在享受汽车便利的同时,也深受汽车之害,已经出台了较为成熟的应对之策。从“它山之石”可以看出,提升公交出行率,降低私车使用率,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一条屡试不爽的经验。而落实这一举措,无非是提高私车的使用成本,或降低公交、地铁出行费用(包括增加运营效率,提高公交出行质量)。北京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公交车票价低至4折,地铁不论远近一律2元,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人流,有效地缓解了市内交通拥堵状况。

    建设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公交出行的分担率平均不足10%,而世界上一些大城市,如伦敦、巴黎、东京等的公交分担率高达7080 %。当然,这不能责怪民众,政府的政策引导及公交的便捷程度决定着公众对出行方式的选择。由此看来,降低停车费用实在算不上上策,相反,这一举措发出了一个错误信号,与城市交通管理的方向背道而驰。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石家庄市区的交通拥堵状况,虽然还未像一些超大城市那样乱象丛生。但前车之鉴的教训,不能不引以为戒。要知道“未雨绸缪”永远比“亡羊补牢”要划算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