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带刺儿黄瓜文集 > 别再让福利院老人受志愿服务之累

别再让福利院老人受志愿服务之累

作者:带刺儿黄瓜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经历了汶川大地震及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的志愿服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性态势。但最近来自媒体的一则报道,却引发了笔者对志愿服务工作更加理性的审视与思考。

    据广州日报报道,近一时期,到佛山市福利院来服务的志愿者络绎不绝,最多的时候每天有十几批。“五一”期间,该福利院志愿者又“爆棚”志愿者“挤爆”福利院,令福利院老人应接不暇、疲惫不堪。

    当然,这其中不乏搞突击、走形式、捞好处的“浑水摸鱼”者,他们假借志愿服务的名义,怀揣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去“摆花架子”、“玩花活儿”除去这些伪志愿者,我相信绝大多数志愿者是抱着一种热心助人的真诚愿望前去服务的。在抱怨志愿服务“扎堆”给老人带来种种麻烦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在志愿服务的组织运行机制方面,我们还欠缺什么?

    志愿服务起源于十九世纪初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最早的志愿者组织的伦敦的“慈善组织会社”是英国政府为了协调与民间各种慈善组织的活动而成立的。由于起步较早,一些发达国家的志愿服务已逐渐步入组织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轨道,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运作机制和国际惯例。以大洋彼岸的美国为例,将近一半的美国人都是积极的志愿者。平均每年有6500万人从事志愿服务工作,平均每人每年从事志愿工作的时间为52小时。而且志愿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或者地区,他们的参与是全方位的。2007年美国16岁以上的志愿者,义务工作总计约81亿小时,创造价值超过1580亿美元。

    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从来就不缺少志愿服务的环境与土壤。“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千年古训,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以及绵延至今的“学雷锋,做好事”的活动,无不彰显着中国志愿服务历史的久远与绵长。

    但作为现代意义的志愿者服务体系,我国是从1993年开始建立的,至今也只有17年的历史。所以,在志愿者的管理组织、服务效率、制度保障等方面,我国和世界上一些志愿者工作开展较早的国家存在一定差距。

    同其它服务性工作一样,志愿服务由供方与需方组成。从佛山市福利院所遭遇的情况看,出现了局部的供过于求的矛盾,这说明我们的志愿服务组织运作机制还有待加强与完善。

    从需方来说,哪儿需要志愿者服务?需要什么样的服务?什么时候需要?这是作为志愿者组织和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掌握的信息。福利院的老人作为世人皆知的弱势群体,自然而然成为志愿服务的对象。但偌大的佛山市,除了福利院、孤儿院、敬老院之外,还有哪儿需要志愿者服务?作为供方的志愿者个体或志愿者组织可能掌握不了太多的信息,但政府的一些基层部门,比如民政部门、居委会、社区等都比较清楚哪里有“五保户”、残疾家庭?哪里有“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等,这些弱势群体都是志愿服务的对象。但由于相对分散,他们的需求往往被忽略,但这是一个潜在的、巨大的需方市场。同时,日常化、平民化、社区化也是志愿服务的重点。从供方来说,哪个组织能提供服务?能提供哪方面的服务?什么时候能提供?供需双方的信息需要一个机构、一套机制来沟通协调,统筹安排,以避免造成志愿服务的盲区或服务资源的浪费。

    为供需双方及时提供信息,让双方进行自主选择,这是志愿服务向精细、集约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志愿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热心志愿者们的广泛参与,更需要一套完善的机制作保证。在中国,志愿服务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要想达到西方国家的水平,步入法制化、政府化、机制化、全民化、社区化的轨道,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尽快建立一套组织运作机制,让福利院的老人不再受“服务之累”让志愿者不再扎堆排队,的确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