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云中辞 > 第30章 翻云覆雨寻秦去 虚空破碎化尘埃

第30章 翻云覆雨寻秦去 虚空破碎化尘埃

作者:这么厚一本书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昨天夜里,就在网络上看到一个沉痛的消息。

    一代宗师黄易破碎虚空,驾鹤而去,时年65岁。有时候是不愿相信这些消息的。就如有一年,金庸老爷子去世了无数次,同样的六小龄童也被去世无数次。所以刚才又打开了网页进行了搜索,发现没有网站辟谣。一代宗师的离世,留给我们的更多是四个字“英年早逝”。是啊,六十五岁,对于现在社会的医疗条件来说,并不算是什么高寿,甚至可以说都没有过平均线。而就是在这个年纪,一代宗师与世长辞,而盛唐三部曲就变成了世间绝唱。《寻秦记》、《大唐双龙传》、《破碎虚空》等等,一步步耳熟能详的作品,这些作品营造出来的江湖,还在我脑子里浮现,而作者却向着自己的江湖而去,在世界的另一边,有属于他的江湖,属于他的武侠。

    所以,今天专门开了一章来写一点东西,写自己的想法,写对大师的缅怀,算是一种遥远的祭奠吧。由于不懂怎么操作,作者的话又不许超出五百字,所以只能新开一章,但是绝对不是用来刷点击的,后面我会马上跟上一章更新。

    第一次看到黄易的书还是在初中。对于我来说,那时候是一个快速刷书进行补充的年代,所以从初中毕业到现在我看的书加一起也可能不如初中时候的多。而当时的我感觉里武侠小说就是金古,在借姥爷的书里也看过温瑞安,反而是新武侠的开山鼻祖梁羽生的书没有看过一本。在当时仅有的阅历里,黄先生的书是被我归类在武侠玄幻里的。

    当时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黄易的书真黄!首先是封面的包装都是黄*色,更主要还是因为内容,露骨的描写对于刚上初中懵懵懂懂的孩子来说,书中所写的场景真是开创了一个******,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由于当时看的书比较杂,并没有对老先生的书有多么深入的了解,所以也不便多写。写东西,都是根据事实,根据自己的了解,来抒发自己的观点。所以,不懂的,我不会写。我懂了的,哪怕是错了的,我也会写,因为我有自己的理由。

    第二次在接触就是在电视上看《寻秦记》了,那时候的古天乐已经黑了。这个应该是我接触的第二部有关穿越题材的作品了。第一部是电视剧《穿越时空的爱恋》,徐峥主演,那时候的电视剧虽然没有多么大的投资,但是看着就是过瘾。

    《寻秦记》最后的时候,主角项少龙知道自己的儿子要改名“项羽”,先是惊讶然后是坦然。一个现代人,知道了自己的儿子最重要走向西楚霸王之路的时候,你说是为儿子欣慰,还是因为最终儿子难得善终而无奈,其中的滋味,真的难以言说。而先生也以此文成为了“穿越鼻祖”,后来的种马文的鼻祖也被先生所占,好在各种跟风之作层出不穷,倒是把这个老祖宗给淹没在洪流中。

    还记得我大学时候,把自己的小说先是从武侠小说改成了微穿越小说,只是在开头进行了穿越,并没有深写。那时候还觉得是自己的一个创举,把穿越融入武侠,然后进行双线索写作,后来才发现,是以前看过的书在脑海深处影响这我,而由于岁月的磨蚀,我并没有意识到。

    每一位大师的离去,都是损失。由于现在浮躁的文学,快餐式的文风,导致了没有个真正可以成为宗师的人站出来挑起旗帜。有的只是某某某作家身价多少,又赚了多少钱,某某某演员片酬多少,突破天际。社会的加速,导致了人们没有时间和金钱去做学问,而诱惑的增加也导致一些本来准备做学问的人半路迷失了方向。

    就如我的小说,我真的是在用每一个用词都在最起码四个词语之间甄选最合适的。故事中出现的东西,也尽量避免硬伤。可是由于没有赶上潮流,得到的仍然是惨淡的点击率。(这里我跳过自己的水平太次的缘故,毕竟是在抨击这个不良的现象!)反观一些轻松的小白文,主角动不动开着兰博基尼,身边各种美女相伴,睡了这换那个,反倒是很受追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读者的喜好决定作者的创作。如果你只是写给自己看,那么一定要用心,如果你只是为了赚钱,那么写什么都可以,只要是读者喜欢的。

    但是黄先生却不一样,他即写自己想写的,又写读者喜欢的。自己在开创写作文风的同时,引导着自己的读者。不得不佩服,这就是大家,也只有这些大家才能以自己的影响力写出那些影响读者的而不是被读者影响的好作品。可惜的是,现在大家越来越少。有的全是靠鸡汤文,吐槽文来瞬间吸引读者狠捞一笔,然后假借“功成身退”其实是落荒而逃的所谓名家。

    先生曾说过“或者可以说,武侠是中国的科幻小说。她像西方的科幻小说般,不受任何拘束限制,无远弗届,驰想生命的奥秘,与中国各类古科学结合后,创造出一个能自圆其说的动人天地。在那处,我们可以驰骋于中国优美深博的文化里,纵横于术数丹学、仙道之说、经脉理论、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宗教哲理,任由想象力作天马行空的构想和深思,与历史和人情结合后,营造出武侠小说那种独有的疑幻似真的小说现实,追求难以由任何其他文学体材得到的境界。”

    正如黄易笔下的大侠浪翻云-“唯能极于情,故能极于剑”,也唯有对武侠用情至深者,才能写出好的作品、才有永不缺席的武侠人。而作为一个写武侠的人来说,只能铭记前辈教导,一日三省吾身,不停反思,在反思中求进步,在进步中再反思,循序往返,以臻完备。

    先生既走,武侠之不幸。

    (本章完)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