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合江亭 > 情归

情归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彼时的光景,是令苏易不堪回首的日子。

    在读大学的时候,他的设计时常成为范本被老师展示给同学学习,这引起了已经毕业多年、准备创业的一位师哥的注意,于是便找到他,动员他一起来加盟。师哥的手里有很多工程要做,因此,在大三的时候,他一边继续在学校上课,一边在下课后赶到师哥的公司,连夜苦战地设计方案,四处奔波地参加投标。一个个项目就这样被他们拿下。作为一名在校学生,他的成果引起了业界的注意,很多前辈对他赞赏有加。

    在他脚下,是一条通达的前途。他也计划,把手上的一个方案做完之后,就去向自己暗中喜欢已久的女同学陈依依表白。

    这个方案设计得非常不顺,屡次被否决,他只得一次次地推倒重来,绞尽脑汁地构想新的设计方案。夜深时,他倦了,就给陈依依写了一封情书,让自己放松于思念的温馨中。写完时已是黎明,他不想亲手交给陈依依,而准备寄给她。

    走出宿舍,早晨清新的空气让他精神一振,看着朝霞里早起晨练的人们都是那么可爱。灵感闪过,一个新的思路闯进他的脑海里,他边走边在脑海里完善着自己的思路。走到邮筒前,把信投放进去,他的思路也完整起来,于是顾不得吃早餐,匆匆奔回宿舍,一口气完成了新的方案。那时,已是下午四点多。

    困倦战胜了饥饿,他凑合着吃了几块饼干,倒在床上就睡。

    这一睡就是十多个小时,直到师哥来宿舍叫醒他。他把方案交给师哥后,洗了个澡,走出宿舍楼,准备去图书馆。

    在路上,他听到身后传来了陈依依的声音。他的心怦怦直跳,忐忑地转过身,不敢直视陈依依。

    有些瘦削的陈依依很娇小,瓜子脸,颧骨处有几颗雀斑。雀斑没有损坏她的美貌,更让她的美多了几分俏皮。

    陈依依从书包里拿出一封信,递给他,他接过来一看,不正是他写给陈依依的吗,他不自然地笑了笑,陈依依从他手里抽回了那封信。

    他和陈依依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了恋情。

    毕业不久,他和陈依依准备结婚,就带着陈依依回家见父母。苏父、苏母见到陈依依,都非常喜欢她,催促他们赶紧结婚。然后,他又去了陈依依的家里,见了她的父母。

    深夜,苏易感到身体极度不适,熬过一夜,早晨起床后将自己身体出现的状况告诉了父母。

    草草吃完早餐,父母陪他来到医院。看完医生的诊断书,他惊呆了。

    大学期间忙于学习和设计,虽然出色的设计成果带给他很多的荣耀,但过度的劳累让他的身体透支得很严重,生病倒是不可怕,让他惊惧的是,他的病是家族遗传的,还伴有一些更为糟糕的并发症,而且,如果结婚生育,这疾病还有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

    这个打击对他是灭顶的,让他陷在绝望的泥沼里,不能自拔。拿到诊断书后,他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见任何人,也不让陈依依再来看他。

    父母的歉疚和担忧让他一直强颜欢笑,内心却苦闷异常,他感叹自己命不好,在本该拥有幸福的时候遇到了这种疾病,他不断地考虑着以后怎么办?

    几天后,他决定暂时离开成都,出国留学。

    很快办妥了所有的手续,在即将出国之前,他拿着相机,从城市的东南边开始,拍摄成都的美景。

    摄影是他的一大爱好。从初中开始他就喜欢上了摄影,父亲当时把自己的海鸥相机送给了他,他拍父母吃饭、散步、浇花,后来就去拍杜甫草堂、望江公园、安顺廊桥而此时,他再次拍摄这些景致时,已经有了不同的心情,他想将每一幅画面都印刻在自己的内心。

    当拍到合江亭的时候,他在那里站了很久。他想起姐姐结婚的时候,租车去了合江亭,他拍下了姐姐和姐夫的喜颜和父母的舒心。就是在那时,父母给他讲了合江亭的传说,他一下爱上了合江亭。自此以后,他每年都会拿着相机来拍合江亭,他拍下了合江亭四季的景致,也定格了来合江亭结婚的新人的幸福时光。

    遐想中刚好有几对新人来合江亭拍照。望着这些新人幸福的脸庞,他的心里也有着一丝的甜意,但随即似有一个声音在空中对他说:你只是一个幸福的观望者。

    那个声音一直在他头上盘旋,像一只飞鸟一样,忽远忽近重复着这句话。

    他有些黯然,刻骨地明白自己不会与心爱的人携手走上合江亭了。

    临走的那天晚上,他给陈依依写了一封信:依依,我爱你,我从来没有怀疑我对你的爱,但由于我的身体原因,我不敢想以后。所以,请你原谅我,我们分手吧!你应该得到你理应得到的幸福,而不是陪伴着我这个只有半条命的病人度过。为自己爱的人着想,才是真正的爱。我是这样认为的!不要再来看我和找我,那样只会给我压力和不安。我想,你不希望我有压力和感到不安吧?我会远远地看着你去寻找你该拥有的幸福,我会衷心祝福你!让我们一起度过的所有时光成为我们美好的记忆吧!

    苏易决绝地掐断了他和陈依依的所有感情。他知道,陈依依肯定会痛苦,但是,时间是治愈痛苦的良药,只有自己狠下心,她才会离开自己,去找到比自己更好的男人!

    带着内心的伤痛,苏易离开成都去了异国他乡。

    留学的时候,苏易宿舍的墙上挂着杜甫草堂、望江公园里的竹林和合江亭的照片,每每有朋友和同学来他的房间,总会被那些具有别样韵味的画面所吸引。他就给他们讲这些景点的过往,尤其是合江亭的来历,告诉他们:在成都人心中,合江亭就是西湖边上的断桥,是爱情的地标。

    独自一人的时候,他时常凝视这些照片,自问:谁人不企盼有个幸福的归宿,难道自己真的成了幸福的看客吗?

    在他离开成都一年半之后,他从母亲那里得知,陈依依要结婚了。

    陈依依有个爱好,就是收集各种各样的贝壳。那是她小时候,父母带着她到海边,她第一次见到大海,在海滩上捡到了一枚漂亮的贝壳后,觉得那是大海给喜欢大海的人的礼物。

    在国外这几年,每次旅行,苏易除了拍照,就会收集各种贝壳,就是想在陈依依结婚的时候送给她。

    陈依依的婚礼和成都其他新人一样,走过爱情斑马线,到花园拍照,然后登上合江亭举行仪式,让合江亭和府南河的河水见证他们的爱情和婚姻。

    从苏易离开成都后,陈依依一直无法停止想念孑然一身远在异国他乡的苏易,但她了解苏易的性格,说到就会做到。既然他作出了自己的选择,就应该尊重他的意愿,陈依依隐忍着这份痛,将思念深埋在心底。当她和丈夫踏上爱情斑马线的那刻始,她仿佛听到苏易在喃喃地祝福她!也许这就是缘分,她和苏易只能恋爱不能结婚,幸运的是,她找到了一个像苏易一样深爱她的男人。

    婚礼第二天,陈依依收到了苏易给她的礼物,一盒贝壳,并不名贵,可是颜色各异,十分漂亮。其中有一枚贝壳晶莹的透着粉红的颜色,让陈依依拿到之后爱不释手。她找人做了一个小小的镜框,把那枚贝壳镶嵌在里面,挂在了客厅里。

    一年之后,陈依依生了一个女儿,取名贝贝。

    国外的那几年,苏易没有放弃治疗,也去咨询了很多医生,他们对他的疾病都给了惊人相似的结论:这个病存在着极高的遗传几率,而在目前,人类还没有治愈这个疾病的可能,只能靠药物维持,不能根治。

    他认命了。既然不能治愈,自己还是不要结婚了。爱人不是照顾自己生活的护士,这样做于对方不公平,如果结婚生了孩子,将此病遗传给下一代,就更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于是,一辈子不婚的想法就在那时定下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父母日渐年迈。为了父母,他带着表面的平静和内心的认命回到成都。

    回来那天,在双流机场等待领取行李时,他看到了电视新闻播报贡嘎雪山发生雪崩,一支大学生登山队的一名队员遇难。

    那是高尚。

    高尚离开了,苏易回来了。

    回到成都,他谢绝了师哥的再次邀请,苏易自己创办了一个专门从事室内装修设计的工作室。他这样做,是不想影响师哥公司的工作,因为自己有病,不能再像当年那样玩命了,只能放慢工作节奏,控制工作量,爱护自己的身体。

    他给房主们设计装修时,尤其是给新人们装修时,都会细致地和他们谈,了解他们的喜好,再给他们设计和装修新房。每当新房装修完毕,看着漂亮的房间,他总会幻想:什么时候我给自己也设计装修一套新房呢?但他知道,自己是不会有新房来做洞房了。

    每一次,他都会在新房里徜徉很久,然后不舍地离去,同时也把期待的念头遗忘在别人的新房里,决绝地不去再想,让自己恢复到平日不急不缓的生活里面。

    闲暇时,他会流连在合江亭附近,感受新人们结合的喜悦,看他们从这里迈进幸福的大门。

    看着新人们,他就想:我是命中注定不想也不能结婚了,真不如出家做和尚。但念及父母健在,他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把伤痛深深埋在心底。

    点点怔忡地看着苏易。

    在他温和的诉说里,点点感受到了他对自己的关心。尽管他们是第一次单独面对面坐在一起,但此刻的相遇,对还没从失恋的苦痛之中走出来的点点来说,也是些许的慰藉,如同两个走在寒冬的人彼此依偎着取暖。

    一座城池,有时候就具象成为是一个人,成为爱恋的标志,这标志或是情人也抑或是亲人。在滚滚的红尘中,在泱泱的人群里,这标志总是在视线里,向它走去,这是情缘的本身。它要有缘的人,等待,等到那个人,再把自己交出去。交出去的念头乍起,原来的藩篱刹那坍塌。

    苏易说:“我们还在一家咖啡店见过,是吗?”

    点点垂下眼睑:“是在春熙路的那家咖啡店,还要谢谢你那天过来帮我说话。”

    苏易说:“没什么,只是我那天正巧在那里喝咖啡。”

    点点很想说:“其实我们在那里见过很多次,一直都是我在旁边关注着你,只是你没有注意到我。”但她硬生生地把这话咽了下去。苏易又问:“你的笔译和口译都这么好,而且又精通其他国家的语言,你怎么会去做服务员呢?”

    点点把事情简单说了一下,苏易不禁有些愤愤,感叹道:“到处都有不公啊。”

    苏易耐心地聆听和理解,让点点感受到了和他在一起的温暖。点点希望时间能够凝固,就让她和苏易一直坐在这里说话。

    苏易说:“迪特里希夫妇结婚四十周年是红宝石婚,我父母今年也是结婚四十周年,我一直和我姐姐在商量怎么给父母庆祝一下。刚才,迪特里希说想给克莱尔一个惊喜,和克莱尔穿上礼服和婚纱,走爱情斑马线,再去合江亭拍照留念。我想让我父母和他们一起举办这个仪式。”

    说到结婚纪念日的仪式,又让点点的心里有了一丝的痛楚,但她不想流露自己的悲伤而扫了苏易的兴,就机械地点点头。

    点点的勉强和心不在焉让苏易敏感地捕捉到了,他说:“他们的幸福会感染我们的,让我们对爱情和婚姻充满信心吧。”

    点点知道,苏易这是在说给自己听的:“以前我最不喜欢举行婚礼,觉得麻烦,累。高尚走了之后,才知自己是那么看重婚礼,那真的是一种仪式,是一个昭示,和炫耀无关。”

    苏易说:“婚礼其实是给周围的人传达自己的幸福和快乐。我没有多大的本事改变世界,但我希望自己可以让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幸福和快乐。”

    点点说:“我喜欢你这句话,我也是这么想的,就是一直没总结出来。给他们举行这个仪式,他们一定很高兴。”

    把具体的安排告诉点点,苏易一定要点点来帮忙,借口就是他不太懂德语,和迪特里希夫妇无法交流。时间很紧,他想后天就举行纪念仪式。他是要让点点来感受这幸福和快乐的。

    心明苏易的用意,点点建议这一仪式完全按照中式婚礼举行。苏易说由他去找婚庆公司来操办,并准备去电台做一个广告,寻找那些当年在合江亭举行婚礼的夫妇,特别是那对因为爱情斑马线而结缘的夫妇,一起来参与。

    苏易的热情感染了点点,心头的阴云好像被和煦的暖风吹走了。

    起身,点点说去找迪特里希夫妇征询一下意见。迪特里希听了他们的安排,跷起大拇指,高兴地拥抱了点点。

    像坐过山车似的情绪从低处又冲到了高处,点点从香格里拉酒店出来,看见对面在夜色中静静矗立着的合江亭,觉得它已不再是一幢砖木结构的建筑,它和幸福重叠,已成为幸福的具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