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红楼之梦落三生 > 第31章 第二世 二十九

第31章 第二世 二十九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晚间休息时,贾敏和林海商量赵弦送礼别有他意,明摆着是告诉别人他要定下林家女儿,好让别人知难而退不与林家议亲。

    林海和贾敏心疼女儿,菁玉不愿意嫁入皇家,夫妻俩怎会强迫于她,两人商量过后,哪怕赵弦背后有太后,他们也不会同意这门亲事。便是皇帝赐婚,也得两家同意了才行,单方面强行结亲,对皇家名声也不好听,好在林家远在江南,等林懋满十五岁了再说亲,届时赵弦已有十九,只需拖过这几年便可。

    今年八月十五,皇家赏赐送到了林家,菁玉出尽了风头,明玉虽羡慕却不嫉妒,更十分高兴,这样一来,以后可没人再敢骂他妹妹了吧。

    几天后,菁玉让半夏给英莲送东西,半夏回来之后对菁玉道:“娇杏姐姐要嫁人了,英莲姑娘舍不得,我去的时候,还在淌眼抹泪呢。”

    莫不是贾雨村来了?菁玉笑道:“英莲就是娇杏伺候大的,娇杏突然要离开她们家,英莲舍不得也是人之常情。娇杏嫁到谁家?明儿你拿些首饰给她,就当是给她添妆了。”

    半夏撇撇嘴道:“若是名头正道嫁给人做正房还好,姑娘给赏赐那是她的体面。可姑娘不知道,她是去大如州给贾老爷做小妾呢。”

    菁玉猜的果然不错,算算原著描写的时间,贾雨村要娇杏做小妾是在甄士隐失踪一两年后,跟现在的时间恰好吻合,说道:“哪个贾老爷?”

    “是大如州新上任的知府老爷,听甄太太说以前跟甄老爷是旧识,派人给甄太太送了些布匹银两,接着就要了娇杏去做二房。”半夏说这些话的时候颇有些不屑,她是菁玉一手带出来的,在菁玉的熏陶下心气也高,将来嫁人也不肯委屈自己为人妾室,因此对娇杏的印象也不如以前好了。

    “看来娇杏自己也愿意了。”菁玉早已知道这些事情,娇杏侥幸也,比起给贾雨村为妾,当然要比留在封氏英莲身边过紧巴巴的日子要强得多了。世人皆是如此,贫贱之人若飞黄腾达,恨不得和昔年旧交老死不相往来,以免颜面受损,封氏上了年龄,历经人情冷暖,对此中利害十分清楚,半夏去了巧遇此事,亦没告诉她贾雨村曾受甄士隐资助科考一事。

    贾雨村考中进士已有多年,葫芦庙大火那么大的事情他怎么可能一直都不知道,现在才想起来接济甄家,无非是来炫耀罢了,而且送的那些东西,便是报恩看着也忒寒碜了点,说白了就是买妾而已。如果他早几年帮甄士隐一把,甄士隐何至于去大如州投奔岳父,后来跟着一僧一道不知所踪。

    如果菁玉没遇到英莲,几年后贾雨村认出了英莲是恩人之女也不曾相助解救,此人真乃忘恩负义之典范楷模。

    半夏冷笑道:“姑娘帮着甄太太开了绢花铺子,虽说不愁吃喝,但哪比得上跟着官老爷富贵体面,娇杏连想都没想就同意了,伺候了甄太太这么多年,竟一点情分也不顾了。亏了甄太太还为她打算,脱了她的奴籍,好让她过去了便是良妾。”

    “她既无情,甄太太也不必为她多费心思,明儿你把英莲接过来陪二姑娘玩几天。”菁玉一笑置之,娇杏这种人打发出去也好,原著里贾雨村乱判葫芦案,虽未提及娇杏,但贾雨村起复,娇杏身为其妻焉能不跟着过去,即使她不知那案子的详情,薛蟠打死冯渊犯下命案轰动金陵,那女孩眉间一点胭脂痣,她伺候了英莲那么些年岂能没有所猜测?后来薛姨妈摆酒唱戏给薛蟠纳香菱为妾,娇杏那时候已经被贾雨村扶正了,跟贾家薛家亦有人情来往,怎么可能没见过香菱,却没见她对香菱有过一星半点的帮助,可见和贾雨村也是一路货色了。

    什么锅配什么盖,贾雨村和娇杏也算得上是天生一对了。

    年底贾敏收到贾母的来信,上回贾母收到贾敏对宝黛定亲一事的回复大为恼怒,她上了年纪,极其宠爱宝玉,见不得人说宝玉一点不是,因此看到贾敏回信里提出的择婿条件,着实恼了她一番,过了几个月才消了气。

    贾敏上次回信的时候也问起了元春的亲事,元春今年十三岁,听菁玉说她在贾府那几天,贾母和王夫人都没要给元春说亲的意思,便问了一问,此时收到贾母回信,不禁沉沉一叹。

    难怪没给元春说亲,贾敏万万没有想到,贾母和王夫人竟打算送元春去选秀。

    元康帝已经五十多岁了,近年选秀也没怎么晋封妃嫔新人,都是些女官宫女。元春才十三岁,纵然进了宫也只能当女史,明眼人谁不明白贾家的打算,贾代善死后贾家地位大不如前,到底还有名声余威,鲜花嫩柳一般的嫡女送进宫去,难道真的只为熬到二十五岁出宫么?

    元春生在大年初一,谁人不说她是个有大造化的,一个五品官的嫡女有什么造化,便是嫁个门当户对的人家也谈不上大造化罢,那么,这所谓的“大造化”便只能应验在皇宫里了。贾敏忽然冷冷一惊,贾母和王夫人送元春进宫的想法不是心血来潮,只怕已计划好多年了。

    年后春暖花开,明玉准备回姑苏考童试,贾敏百般不舍,但长子学业要紧,只能忍痛别离,谆谆嘱咐无数,选了管家林皓随行,还有四五个妥帖谨慎的小厮,又命人早去老宅收拾了一番,亲自送儿子离开。

    送走了长子,林海想起陈年往事,自己也是回姑苏考试的时候第一次见到贾敏,笑道:“今儿送明玉回乡,不禁让我想起当年我第一次回乡考试,在路上见过你。”

    贾敏意外地道:“我怎么没印象?”

    林海牵起贾敏的手,温柔笑道:“那时你晕船,上岸歇息,我在船舱窗户里看到了你,当时暮□□临,秋风吹起你的面纱一角,我没看清你的模样,但我的心就好像被什么突然击中了一样,脑子里只有一个词,一面惊鸿。”

    贾敏脸上浮起一层红晕,宛如洇开的胭脂,娇羞一笑,二十三年后她才知道,原来他们夫妻之间的缘分竟开始地有那么早。

    夫妻二人走进二门,忽见黛玉的大丫鬟茯苓慌慌张张地跑过来上气不接下气地道:“老爷,太太,二姑娘晕过去了!”

    林海贾敏齐齐变色,赶紧来到黛玉的房间,见黛玉昏迷不醒,屋子里乳母丫鬟个个都紧张不已,菁玉正坐在床沿上给黛玉仔细地诊脉检查。

    “菁玉,黛玉怎么样了?”贾敏冲至床边,面色煞白,看着小女儿,不由眼圈儿一红落下泪来。

    菁玉诊脉之后不禁大为惊骇,黛玉的脉象平安无事,但无论怎样施救她就是一直昏迷不醒!

    “菁玉,你妹妹如何?”林海见菁玉面露骇色,心里咯噔一跳,不祥的预感涌了上来。

    菁玉心乱如麻,黛玉一直都好好的,刚才一起送了明玉出门,拉着菁玉回房要听她弹琴唱歌,还没走到门口就突然不省人事,难道这是那癞头和尚出现的征兆?

    “我也不知道。”看着父母急切询问的目光,菁玉白着脸说道,“妹妹的身子一向还好,这脉象竟看不出是什么病症,不如去大明寺请个高僧来看看吧。”

    林海向来不信和尚道士,把扬州有名的大夫都请了过来,怎料那些大夫给黛玉诊脉后都摇摇头,说奇哉怪哉,姑娘脉象平安,但他们如何施为,黛玉仍然昏迷不醒。

    贾敏闻言当场就晕了过去,她醒来后黛玉仍旧昏迷,贾敏如何承受地住,守着黛玉不眠不休,日夜啼哭不止。林海心急如焚,幺女昏迷不醒,妻子的身子刚好些又受此打击,请了大夫基本在家住下了,生怕黛玉还没醒贾敏又倒了。

    三天后,菁玉劝说让贾敏去休息,黛玉一日不醒,贾敏哪里放心得下,两只眼睛红肿不堪,抽泣道:“黛玉前几日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得了这怪病,若能让黛玉好起来,让我折寿我也心甘情愿。”

    “母亲,妹妹吉人天相,一定会好起来的。”菁玉连忙安慰贾敏,心里也十分焦急,那癞头和尚怎么还不来!

    忽然间,一阵木鱼敲击声传了进来,菁玉双眼蓦然一亮,“母亲,您听到了么?”

    这木鱼声不小,贾敏听得清楚,诧异道:“可是你父亲请了高僧来?我怎么没听他说起。”

    “你这和尚好生无礼,为何私闯我家后院!”林海气恼的声音传来进来,顷刻之间,一道人影已出现在门外。

    贾敏不禁一惊,紧紧地抱起黛玉。菁玉心头一松,这和尚终于来了。

    林海先进了屋子,将那和尚挡在门口,不让他进去唐突了妻女,见那和尚光头生疮,邋遢腌臜,手里拿着木鱼,竟不知他是如何进入府宅的。

    那癞头和尚向内看了一眼,内间隔着珠帘,只隐约看到一个影子,叹道:“太虚红尘,人间苦海,与其沉浮其中,不如随了我去,带她出家,可保一世平安。”

    那和尚来得突然,林海原本有想求他救一救黛玉的心思,听到这话登时怒道:“想必大师是个有几分道行的,却不知你竟如此胡言乱语,你一句话便要化我女儿出家,我凭什么信你!”

    癞头和尚并未恼怒,平静地道:“此乃命中注定,若要令千金好,须离了红尘,如若不然,令千金的病怕是一生也好不了。”

    菁玉最恨这几个神棍,按捺不住走了出来,冷声道:“我妹妹身子一向健康,何来什么一生也好不了的病,这次她病得古怪,说不定就是你暗中使了手段!还想化我妹妹出家,害得我们全家骨肉分离,就是你出家人做的好事?”

    癞头和尚见菁玉出来听这一番话,脸色骤然大变,手里的木鱼险些拿捏不稳,失声道:“你,你到底是何人?”

    “你没听清楚么,我是她的姐姐,你能救我妹妹就救,若不能救,趁早离开忽悠别人去!”菁玉没好气地瞪了那赖头和尚一眼。

    那和尚掐指一算,脸色变换了好几次,最终长叹一声:“姑娘,念你不易,贫僧劝你一句,莫要逆天而行。”

    菁玉冷笑道:“我只知道我命由我不由天。”

    林海听得云山雾罩,却听明白那和尚说的“逆天”是指留下黛玉不让她出家,本就窝了一肚子的火气,听到菁玉这话十分赞同,说道:“我女儿才三岁,她做了什么恶事命中注定要出家?你们口口声声普度众生,就是用化人出家的法子来度人的?”

    “罢了,变数已生,多言无益。施主放心,令千金明日便醒。”赖头和尚双手合一,闭目一叹,向后倒退几步,眨眼之间已无影踪。

    那一瞬间,菁玉却听到那和尚的声音在脑海里响起:“姑娘前生杀孽太重,因果循环,今生自求多福。”